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40章 群雄参观新港(2 / 2)

在有色金属冶炼厂,每日生产80吨铜,30吨锌,15公斤黄金,100公斤白银,以及大量铅、锡、镍等金属。

铜主要用来铸币和制造铜器,锌主要用作铸币、镀锌和进行锌电池研究。大家还在冶炼厂的实验室里看到正在进行的电解法生产铝金属的实验。

在自行车厂,众人看到了装配自行车的整个过程。很多人边看边记录,想等将来回去了自己办厂试试。可是等到他们参观了橡胶的生产过程和小钢珠、轴承等配件的生产过程,他们才放弃了这个幻想。

即使像新港这样拥有蒸汽机机床,钢珠厂一天也不过能生产不足一百颗钢珠,在没有这些先进机床的地方,根本不可能生产出这些合格的配件。而橡胶的硫化过程和材料搭配方案,就足以把这些化学盲们听得头晕脑胀了。

在毛竹园的火车研究院,众人被浩大的场面惊呆了。研究院中到处是铁轨、铁车头,整个研究院有数千名工人和技师参与研发。

刘晔介绍说,这些车头叫火车头,将来研发成功,就可以代替人工轨道车在铁路上运行。就像轮船一样,靠蒸汽机动力,不再依靠人力。大家听得如痴如醉,如梦如幻。就像当初周瑜、刘晔等人在舒县第一次听袁耀描述未来世界图景一般。

不同的是,当时他们严重怀疑袁耀犯精神病,妄想病。如今众人听刘晔的介绍,没有谁怀疑这些目标能不能实现,而是不知道再过一年还是两年才能实现而已。

众人见到那些穿着安全帽的工程师,年纪大都二十多岁。周瑜介绍道,这些人大都是出身贫寒的读书人,数年前开始在新港接受科学教育,并参加各种机器研发。经过数年的学习和参与研发,如今很多人已经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

“这些年轻人一个月能拿多少酬薪?”有人好奇问道。

“二三万到一二十万不等。”

“哇!”众人齐声惊呼起来。

二三万就已经令人震惊了,毕竟,朝廷三公月俸350石,依照新港如今粮价80钱一石计,正好也在二三万钱之间。谁知,竟然还有一二十万月薪的,这可是天文数字的薪水,一人可以养全家近百口人过上富裕的生活。

“这不奇怪啊,”周瑜解释道,“我们现在急需大量懂科学的人才。如果有谁全部学到袁董事长的科学知识,别说一二十万,一二千万也是值得的。”

“哎呀,我家那幺子,我看,还是不让他读五经了,改学科学算了。”有人说道。

“是啊,我家那小子也是。不过,现在他都快十八岁了,不知道来不来得及,早知道的话几年前就该给他学科学了。”有人后悔道。

“有什么来不及的?”刘晔道,“我们集团中很多人也是十七八岁甚至更老才开始学科学的。像诸葛子瑜,二十岁才开始学数学,如今是财政专家。诸葛嫣、诸葛薇十六七岁,蒯祺十九岁才开始学习生物、化学和新医学,现在他们都是医院负责人。我本人二十二三岁才开始跟公子学习科学,这几年主持过开矿、建筑、炼铁、蒸汽机研究……样样都干。”

“好好,”那人听了刘晔这番话兴奋道,“回去立刻叫他改学科学。”

周瑜道:“学科学也不必废五经,只需合理安排时间,可以博采众学。”

“没错。”有人应道,“正如周公瑾,既精通五经,又精通音乐、围棋,如今还精通科学和纵横之术。”

“那要看你家孩子有没有公瑾这等大才了,没有的话,老老实实叫他钻研科学,将来或许能到滚滚集团做个专业工程师,拿到月薪二三万钱。要是样样都学,只怕邯郸学步,东施效颦,最终一样都没学会。”

众人说说笑笑,来到荻港船厂。

拥有两万名员工的造船厂,堪称全球船业龙头老大。数十艘新船正停泊在港湾中接受检验,十几艘制造到半的轮船正在船坞上被忙忙碌碌的工人一点一点拼装起来。

到处是机器的轰轰隆隆的响声,蒸汽机锤锻打钢板的响声,工人们捶打铆钉的响声,以及船舶试航呜呜的响声。

船业公司总经理严畯带大家参观一艘制造到半的长达99米的超级轮船,这艘被袁耀命名为“航母一号”的巨轮,未来将是海上绝对的霸主,令所有诸侯目瞪口呆。

在新港连续数日参观各种工厂、实验室、研究院后,众人一起来到熊猫城参观。

与新港的混乱相比,熊猫城良好的城市规划让大家耳目一新。尤其是工程浩大的熊猫城地下排污系统,更是让大家惊叹不已。

很多人都曾经到过雒阳。在这个时代,拥有数十万人口的城市固然繁华热闹,但是,粪便和污水处理一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大问题,导致整个城市一直弥漫在污臭之中。

袁耀等人设计的地下排污系统,把一个个小区的粪便集中起来,再通过管道输送带城外作为肥料。而生活用水则、雨水等则通过地下排污管道输送到城外的污水处理厂,经过十几道去污处理之后再排入长江之中。

“这是人间奇迹!”看完这套城市地下系统,连一向高傲的曹操也不得不惊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