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八十四章一位老人(1 / 2)





  在等餐的过程中,两人听到有人说,这麦当劳餐厅的第一批员工足足有400多人,但是根本忙不过来,香港那边临时调来500多人帮忙。

  据说,每人每天要工作10个小时,都不能满足深圳市民的需求。

  李茂麒去点单台一看,好家伙,服务生们忙的脚不沾地,上下飞奔。

  作为中国大陆第一家麦当劳,属于高档消费,对于多数普通的深圳市民来说,就像是下新开的大馆子吃香喝辣一样,处处新鲜。

  两人要了汉堡可乐,杨文娟坐在餐桌前,拿起汉堡左看右看。

  “哥,这是汉堡?真是贵。”

  看得出来,她有点后悔,觉得价格太高了。

  李茂麒笑着说:“是啊,吃吧。”

  两人相互看了一眼,开始左右看旁人的吃法。

  第一次来,没吃过啊,方才顾着排队点餐,两人谁也没注意食客们都怎么吃。

  他俩很快看到一个穿着绿色休闲装的富城头年轻人,气定神闲,吃的很熟练,估计没少来。

  年轻人先极为小心的刮掉那层芝士,接着开始吃牛肉饼,再吃掉生菜,到最后,就着可乐吃完最外面的两层焦黄面包。

  两人又看了看更远处的用餐们,基本都是这样的吃法,除了猴急的小孩,上来就是几大口,好像是好几天吃不上饭的样子。

  两人有样学样,很快把汉堡可乐消灭了。

  张婉莹拿餐巾纸擦了擦手,忽然说:“茂麒,张婉莹在香港怎么样?你俩还联系没?”

  李茂麒的眼睛黯淡下去,刚刚吃完美食的劲头一下子没了,他端坐在椅子上,身形垮下来,面无表情说:“没联系,你别问这事了。”

  “奥,好。”

  杨文娟眼睛中闪过一抹亮色。

  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吹了十三个年头,1992年1月17日,一列火车从北京开出,向着南方奔驰而去。

  这是一趟没有编排车次的专列。没有人会想到,这趟专列上乘客的南方之行将会刻入历史,推进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再次加速发展。

  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邓小平先后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并发表重要谈话。

  第三站,深圳!

  1月23日,上午8点30分,车到蛇口港码头,邓小平下车后,同深圳市负责同志一一握手告别。

  这是令无数深圳人感动的泪流满面的时候,邓小平向码头走了几步,突然又转回来,对送行的李灏说:“你们要搞快一点!”

  这是邓小平对深圳的期望!

  总设计师的寄语-深圳“搞快点”。

  不久小平南巡的旋风席卷全中国,掀起了又一轮改革开放的浪潮。

  田宗生坐在办公室的沙发上,放下报纸,叫司机小王把程昱喊来。

  他看着表,五点半,再有一个多小时,到了去夜校学英语的时间了。

  田宗生最近给全体中层年轻干部报了英语班,专门学习英语,他也抽空去学,程昱有时候也去。随着深圳改革开放的加快,英语在人们工作、社交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已经逐渐变成一种生存技能,而并不是简单的为了考大学而进行英语学习。

  田宗生喜欢把事情想在前头,未雨绸缪。

  程昱的心情不错,他这两年在公司学到很多。各种知识、新鲜工艺,他学习的很认真,并和大学生闫磊一起选为公司的技术创新标兵,一人得了一笔1500块钱的奖金,他觉得来到深圳真是来对了。

  妻子张霞不久前找了个商场高级西服售货员的工作,收入也不错,每天喷香水,擦皮鞋,打扮的光鲜亮丽,衣冠楚楚,很摩登。

  在他看来,夫妻两人日子过得很和美。

  进了屋,田宗生递给他一支烟,他接过来,掏出打火机,给自己点上。

  田宗生最近胃病疼的厉害,不能吸烟,程昱是知道的。

  田宗生的办公室在九层,大约15平方米,一张办公桌,一只计算器,一个棕皮笔记本,一横排黄木书架,灰色,白色、蓝色封皮的建筑行业书籍,企业管理书籍,还有些大本的英文期刊,排放的很整齐。

  书架扶手看这样子是经常推开,表面有一层薄薄的包浆,散着柔和的光,看着滑熟可喜。

  两盆鲜绿油亮的菖蒲,被紫砂小盆盛着,小盆比正常的碗还要小上几号。

  程昱认识紫砂盆的样式,这种造型叫做“天地无极”,窄底,宽边,小巧,一手可握。

  “田总,这两盆是金钱菖蒲?真秀丽,田总好雅兴。”

  田宗生看了一眼,笑着说:“附庸风雅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