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三十四章要订婚了(1 / 2)





  许华后来给大学的同事们写信,重点描述了香港招商局麾下的蛇口工业区,这里外商云集,多是按照“三来一补”的模式,进行企业投建。

  在他看来,现在的深圳,已经大步向前,开放的规模很大,未来必将影响新中国的方方面面。

  在临走的前一天晚上,他和田宗生认真谈了谈深圳,若没有意外,他的女儿许秀冰将在深圳扎根,许华没有找人将女儿调离深圳的想法,在这位高级知识分子的思想里,为祖国做贡献,哪里都一样。

  重要的是,随着他这几天逐渐了解深圳这个城市,感慨很多。

  这个时候,国内的很多城市,都是灰头土脸的,人们还处于持着各种粮票、肉票和布票等计划经济下的管制中,而这里,早已放开,并且这边的工资水平也很高,吸引了周边很多的打工者前来。

  最重要的是,蛇口,几乎是天天在变,简直是是日新月异,当时的收入是外地的三倍。他还听田宗生说,蛇口的大食堂,从总指挥到一般工作人员,全部在工业区指挥部食堂排队用餐。领导没有官架子,也不来以权谋私那一套。

  青年人不计报酬,大伙一心一意要把特区搞起来。

  许华听完后觉得,蛇口最大的特点,是改变了人们固有的观念!

  改革开放,当然要率先解放思想。

  他们还去了当地有名的咖啡档里面的服务员,身穿着白色的衬衫、咖啡色的短裙,烫一头波浪卷发,热情洋溢,很有一番香港风情。

  这里还有中英文标注的免税商店,开业两年多了,里面的人很多,各种新奇的玩意,让许华和赵美芝着实开了眼界。

  他们甚至抽空去了博雅画廊,这座画廊开业两年多了,它的建立,源于1980年的夏天深圳展览馆馆长以展览馆为起点,与香港朋友合作开办的经营书画、文房四宝和引进海外进步文化用品的画廊,作为特区文化之窗,与海外进行文化交流。第二年,该馆与香港博雅艺术公司合作开办的深圳博雅画廊将开业地点选在了东门老街,这是特区首家深港合作开办的文化企业,也是全国第一家中港合作开办的文化企业。

  在当时也是破天荒的。

  其内有不少有着浓浓东方文化特色的陶瓷、笔墨纸砚等,吸引了不少金发碧眼的老外前来购买参观,许华还拽着一位端庄的英国女士聊了半个小时。

  当天夜里,他怀着欢快的心情,和老伴商量了一个晚上,觉得对于女儿的婚事,还是不要干预的好,这小田处的久了,也感觉不错。

  田团长的话里带着一份直爽,一份开怀,还有一份来自中原大地的朴实淳厚,让人很放心。

  虽然家里穷一些的,但在深圳这个地方,未来有无限的可能,绝不是内地固有的类似阶级分层的观念,比如说,女大学生嫁给了土地里刨食的农民,城里的女干部和普通乡下群众结婚了,这样广不被人们接受的事情发生。

  惠州市人民医院的黄医生挺好的,但女儿不喜欢,奈何?

  看着许秀冰和田宗生在一起时的幸福模样,眼睛里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两位老人只能报以祝福。

  田宗生的心情其时是比较复杂的,他能明显的看出,许华和赵美芝能不反对,是看着女儿的面子,而不是真正想找他做女婿。

  这一点,让他很泄气,不过还好,二人总算是答应了。

  再过一个月,两人去惠州许梅家里订婚。

  他给父母写封信,要求他们一个月后,来惠州。

  不过,很快回信就来了,是妹子田宗影写的,她放了寒假,在家里冻的正哆嗦,一边烤火,一边写,小字写的很圆柔,她的性格和哥哥完全不同,这是一位温情如水少女,待人热情,家里穷了些,但丝毫没有影响到她在和同学们相处时的作态,她自信心很强,自尊心不如哥哥那般,表现在外人的面前,就是一个活泼可爱又有点没心没肺的小姑娘。

  父亲认识些字,但写不了,每次和哥哥的通信都要去找邻居家的小孩来帮忙写。

  这次赶上她在家,写信的差遣就落在了她的身上。

  看到哥哥即将结婚,田宗影像个好奇的小喜鹊,围着累的腰都直不起来的母亲身边,询问她知不知道,这个许秀冰是谁,她明明记得是张霞啊。

  怎么换了人。

  哥哥那边发生了什么事情。

  母亲眼睛茫然,显然,她也不知道。

  父亲重重的咳嗽两声,喝了口热水,声音断断续续:“难不成我也老糊涂了,前几年在石家庄,那丫头我记得是叫做张霞的,怎么突然冒出来个许秀冰,宗生这是咋回事?”

  田宗生看到家里人询问的信,心想这件事怎么抹活过去合适?

  若是说起人家张霞看不上深圳这个地方不愿和他一起承担未知生活的风雨,会不会伤害到父母的心情,田宗生一时间拿不定主意,想的是待到父母到了,当面和他们说这件事情的始末,没准父母看到许秀冰,更满意,更开心呢。

  他飞快的回了一封,只说等在惠州见了面再说,又寄了一千块钱,这些事料理完了,就到了和李敏仪一起看电影的日子。

  他敏锐的感觉到,李敏仪对他,好像有点不一样的,竟然给他打个蓝色的毛衣,这个行为远远超出了亲密的朋友关系,似乎在朝着男女朋友的方向发展。

  这是绝对不行的。

  此刻,他目光柔和地看着面前的深圳市女干部。

  1982年,李敏仪清瘦了不少,虽然这几年吃的比前些年好了,但她总是加班干工作,一点也没长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