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十三章分手(1 / 2)





  1980年8月26日,这是后来无数深圳人不能忘记的日子,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决定,批准国务院提出的决定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厦门建立经济特区。

  深圳特区正式成立。

  就在这一天,田宗生收到了张霞的来信,他捂在胸口热乎了一整天,这一天都充满干劲,太忙了,想的是晚上在拆开看。

  他的霞,终于给他回信了。

  这一个白天,简直是度日如年,放了工,吃了饭,杨龙和其他一个屋子的战士都还没吃饭回来,趁这个空档,他美滋滋地打开了信。

  灰黄色的信封,鲜红的戳子,这是一封挂号信,带着温热。

  他小心翼翼地拆开信,手有点哆嗦,像拿着一份绝世的珍宝,信还没有拆开的时候,他甚至闻到了里面的墨香,当然,这是幻觉。

  他很快抽出了信,鲜红标头的信笺,看上去庄重而喜庆。

  田宗生拿在手里,双手摊开,一字一句看的很认真,很虔诚。

  然而,信的内容让他始料不及。

  这是一封很长的告别信。

  内容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说的是张霞的成长经历,父母首先不允许她嫁到这么远的地方,第二部分说的是两人相识相知,但奈何现在的阻力太大,她一个人无力承担这样大的压力,第三部分,替她向田宗生的父母抱个歉。

  读完了信,田宗生感到被一记重锤砸在胸膛,又像是被一盆冷水泼到了头上。

  这个晚上,怎么寒冷的如此寒冷。

  他的思绪,像他发出的声音一样,语无伦次,断断续续,接不上头。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他的爱人,决定不嫁给他了。

  那个年代,穷困,如同瘟疫一般,让人避之不及。

  田宗生一直相信,中央给了特区的好政策,只要努力奋斗,一定可以过上好日子,用不了多少年的。

  她为什么就不能和自己一起努力呢?

  田宗生真的想大哭一场,跑到无人的小山丘,大放悲声。

  但是,现在,他不能,门外的喧哗声提醒着他,战士们吃完饭回来了,杨龙的声音大而响亮。

  他默默的收起了信,放入胸口,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似的,和如往常一样跟杨龙总结今天的工作,看看有什么疏漏,明天怎么处理一下。

  待说完了,杨龙不经意问了句:“宗生啊,听说弟妹来信了,你们到底什么时候结婚呢?”

  田宗生一愣,几乎要落泪,他强忍着心中的失落,不动声色道:“再等等吧。”

  “再等啊,哈哈,我听说市政府也在提咱们基建工程兵家属来深圳的事呢,怕过不了几年,你嫂子和你侄女就到了。”

  “到时候哇,你嫂子肯定想见见弟妹的。”杨龙一脸高兴继续说。

  “睡觉!”田宗生招牌式的蒙被动作,让杨龙有些吃惊,这小子今天怎么啦,吃错了药,还是媳妇来信兴奋的。

  也不对,那样子,不像开心极了。

  这个念头在杨龙心里转了个弯,他没再多想,扭过头,打算和黎诚拉家常。

  黎诚年纪还小,早累的一个字也不想说,压根就没理他,一捂被子,呼噜呼噜睡着了。

  杨龙自讨了个没趣,拿起床头老婆孩子的相框,哼起了家乡小调,美滋滋地躺下。

  就在同一天,黄怀德震惊地接到了张霞的来信,信里没有说特别的,只是提起二人上次在火车上,关于尼采哲学问题的一个见解,她认为黄怀德说的不对,所以来信继续讨论。

  看着娟秀的小字,黄怀德的心情是忐忑的,他并不知道,张霞一共寄出了两封信,第一封是给田宗生,分手的。第二封,给他的,却是要和他继续上次未完结的问题。

  黄怀德有些荣幸,心绪显得犹疑不定,但还是提笔回了一封。

  他小的时候,被爷爷强摁着,学了几年毛笔字,上学后,这练字功夫就没拉下,十几年下来,倒也有模样。

  原本是想用钢笔回信的,不知为何,他换做了毛笔,那字写的是个潇洒漂亮,内生气蕴。

  第二天一大早,天蒙蒙亮,田宗生穿好衣服,出了竹棚区,跑的很远,抱着一棵枯死的,早已掉光了叶子的老荔枝树,大声痛哭。

  她真的不愿意跟他了。

  她到底还爱不爱他。

  这件事,他怎么给在老家土坷垃里刨食的农村父母说呢。

  万一过年能回老家,怎么糊弄过去这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