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56章(2 / 2)


  见萧可在这件事上还在为粉丝着想,丁海立一时不知该说什么。

  这时,只听他又说道:“刚才冯家人说什么欢迎我去起诉,网上的舆论不会影响现实生活。他们不信邪,我倒要试试。上次你说,有位姓李的实习生老家在z市,比较了解他们。你安排一下,把他今天上午的活儿先交给别人,我马上到餐厅,请他帮我看看,网上的爆料哪些是真的。等搜集齐全,我整理成文,到z市媒体买版面连续刊登,看看到底会不会影响他的生活。”

  听到这里,老丁顿时来了精神,“这办法好!道理全在我们这一边。虽然法律没规定那么细致,但公道自在人心,谁看了都会鄙视他们。”

  挂上电话,也不等萧可过来,丁海立立即让正在练习刀工的小李过来,去罗列冯家以前都干过什么好事。如果能有苦主的大致去向,也一起写出来,花点功夫也要把人找来作证。

  交待的时候,丁海立忍不住感叹了一下萧可对粉丝的维护。听到这段,早被自家老板手艺加演技双重征服的小李忍不住在朋友圈发了条信息,先大概说了下始末,又说遇上这样的好老板,真想跟他干一辈子。

  少顷,萧可和律师一起赶到。等小李剔除爆料里种种夸张虚假的部分,只留下确凿无疑的那些。回想了一下前世把皇兄气得七窍生烟、堪称掐架典范的言官弹劾奏本,打好腹稿,用早准备好的笔墨奋笔疾书。

  不多时,一篇洋洋洒洒的文章新鲜出炉。行文流畅,逻辑缜密,论据充分,再佐以适当典故,是绝对完美的檄文。韩熙林高薪聘来的资深律师看后立即赞不绝口。相比之下,冯家的留言顿时成了跳梁小丑的笑话。

  写好文章,萧可就去搜索z市媒体的相关信息,准备挑家影响力最大的纸媒投过去。但刚刚开始比较几家当地报纸的发行量,忽然接到倪广的电话,表示可以帮忙。

  一问才知道,原来有人截了小李朋友圈里的那条信息,发到了微博上。估计是他的朋友们知道他最近在明星餐厅工作,对他格外关注。一看到明星相关的八卦,便当独家新闻转了出来。

  路人看个热闹,萧可的粉丝们却感动不已。这年头挑唆粉丝下场掐架、攻击竞争对手的明星数不胜数。像萧可这样公私分明,不愿为私事利用粉丝的人几乎绝迹。

  打了tag的截图被搜到后,迷妹们顿时一通疯转。感念偶像人品之余,纷纷留言说会自发自愿支持偶像。身处z市的表示马上在朋友圈扩散冯家的极品事迹,外地的则忙着联系当地的同学亲友,免费科普。

  身为萧可的粉丝,倪广自然也看到了那条截图。他在媒体方面人脉极广,察觉萧可想打舆论战,便主动联系,要求帮忙。

  有人襄助,萧可也不矫情,便把文章拍照发了过去。倪广看完,再问清这是他一气呵成写就的,气愤之余,不免再度生出高山仰止之感,爱不释手地看了又看。

  将照片打成文本,联系上z市公认最可信、销量最好的一家晚报熟人主编。把资料传过去后,倪广不禁打开文档,写起了檄文赏析评论,全方位多角度深入赞美萧可的文学造诣。

  次日早晨,萧可的文章做为当地社会新闻头条,随着晨报传遍了大街小巷。

  因为韩父的人脉不在z市,之前拜托朋友辗转找到的只是家小报社。报导出来后,虽然在网上反响极大,但在当地反而没什么水花。有倪广这位资深媒体人士帮忙,上了重磅头条的冯家,种种“光辉”事迹立即流传开来。

  平时不关注网络的人们这才发现,原来身为本市餐饮业翘楚的冯家内里居然如此龌龊。之所以欺行霸市那么多年,全因以前欺负的都是实力不如他们的小餐馆。直到这次挑错对象,踢到铁板,这才被曝光。

  老家丢脸丢到了b市,让许多z市人自觉颜面无光,抵制起冯家来也格外卖力,纷纷和家人朋友约定,以后再不去珍鲜楼。常年和冯家有合作的单位,也都决定另换餐厅。

  冯家叔侄只顾守着微博,等萧可的回答,反而忽略了身边。直到十点左右,做完准备工作的员工打开餐厅大门,发现墙上被贴了报纸,还是和餐厅相关的报导,赶紧联系老板。两人这才知道,萧可虽然没在微博上发言,实际却已采取行动了。

  对z市市民来说,萧可的文章是实力揭皮,看得他们义愤填膺之余,不免自觉羞惭。对倪广和他的文青朋友来说,是重点赏析对象,看得摇头晃脑,如痴如醉。但对冯家人而言,却像是突然被人揪起衣领劈头盖脸甩了几十个大嘴巴,打了个措手不及。

  走马观花地看完报导,冯来鸿一把扯碎报纸,嚷嚷着要去把报社给砸了。直到跟班提醒他,掌握了话语权的文人绝不能得罪,否则分分钟杀人不见血地把你骂到抬不起头来,他才清醒了些,赶紧去找冯勋,问他该怎么办。

  早在侄儿过来之前,收到员工通报的冯勋就一直在联系报社,试图花钱撤回今天的报纸。但以前和他合作过广告、相谈甚欢的编辑今天却是温吞吞地打起了太极。一会儿说自己不负责社新版面,一会儿又说没法转告同事,因为他们都出去跑新闻了。

  冯勋追问半天,就是没得到准话。只得提出想直接去报社,甚至明确地说价钱好商量,对方却干脆地说自己也要采访去了,说罢也不等冯勋回话,便直接挂了电话。

  到了这一步,冯勋哪里看不出来报社压根不想理他,便让人去买报纸,有多少买多少。但现在已近中午时分,有看报习惯的人都早看过了,没看过的也在朋友圈里刷到了粉丝的呼吁,正议论得热火朝天。哪怕他买回来的报纸堆成小山,也堵不住别人的嘴。

  等冯来鸿赶到时,冯勋所有能用的招数都用过了,却是毫无成效。

  坐在一堆堆散发着油墨味的报纸间,他恨声说道:“这戏子实在欺人太甚!但我冯家也不是他轻易能对付的!他会找报社,难道我不会么!咱们另找一家,说同行恶意攻击,给咱们泼脏水!”

  还是叔叔有办法。冯来鸿顿时像找到主心骨一样,屁颠屁颠地依言联系其他小报社去了。

  但平时他连打广告都看不上眼的小报们,今天却有志一同地反过来拒绝了他。原因无他,风尖浪口上,谁也不肯为了点小钱昧着良心帮冯家说话,坏了自己的名声。不管冯来鸿说多少软话,都说版面不够。无可奈何,他只得灰溜溜地滚回家,让冯勋再想办法。

  但事到如今,冯勋也没辄了。看着营业额全部挂零的五家餐厅,只能寄望于风波自动平息。毕竟,报纸不可能每天都刊登同样的新闻。玩不出花样,过些日子大家或许便会遗忘此事。

  苦思冥想许久,他又出了一个损招,让冯来鸿继续向萧可挑战。并声称萧可是因为自知技不如人,心虚得不敢答应高级厨师的比试要求,所以才对他们大加诽谤污蔑。末了反咬一口,说冯家也将拿起法律的武器,为自己正名。

  看到这些消息,虽然知道是冯家黔驴技穷的跳脚,萧可还是被他们的厚脸皮恶心到了。

  正待反击,忽然发现,有一位粉丝几十万的主厨回复了冯来鸿。说冯家想说什么都请随意,但不要带上自己。之前他答应冯勋帮忙时压根不知道实情,现在既然知道,就绝不会代表他们去参加什么比试。还说萧可是位很优秀的人,自己首次到御膳宫品尝过后,便一直想和他交个朋友。

  这位s市的高级餐厅主厨正是冯家倚仗的外援。昨天就说好了的,没想到今天却当众反悔。无人可倒用在其次,关键是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被拒绝,实在是丢脸丢大发了。

  看着评论里一堆堆的“还是您明白事理”、“点赞好评”之类的回复。冯勋气得眼前阵阵发黑。但再联系对方,拨出号码后永远是正在通话,显然已被拉黑。

  萧可倒是有些奇怪,这人怎么会向着自己说话。直到收到对方的私信,才恍然大悟:原来他居然是丹尼斯的姐夫周孚。

  自从听过小舅子的吹嘘后,周孚就记住了萧可。在私信里,他表示,虽然不愿代表已经断交的冯家,但做为个人,其实还挺想和萧可切磋一下。不过,他现在更想邀请萧可,后年年初和自己一起参加某个两年一度的世界厨师大赛。

  和他聊天的同时,萧可不断在搜索资料。发现他所说的博古斯大赛迄今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有烹饪界的奥林匹克、美食界的奥斯卡之称。每一届都会在里昂汇聚来自全球的顶级厨师,比拼厨艺,不禁大感有趣。

  同时,他也不免奇怪,为什么周孚会选择自己?

  周孚解释道,比赛的规则是先从数百名选手中挑出六名候选人。复赛之后,优胜者组队进行终赛,再次胜出后,则可代表国家出战。

  终赛时要求做一道传统肉菜、一道鱼菜,以及一道本国特色配菜。他对前二者有信心,但说到特色菜的话,却还得靠搭档帮忙。去过御膳宫后,他便认为萧可是不二人选。

  这个比赛对选手没什么资历要求,如果能胜出,哪怕随便拿个名次,对御膳宫来说也是不可多得的宣传机会。

  萧可平时听丹尼斯说过周孚的经历,知道这位刚过四十的前辈浸淫厨道近二十年,资历极深,水平也高。和他组队,基本不用顾虑什么。于是,萧可决定等明年看演艺安排,其间顺便再和周孚见面聊聊,如果不那么忙,对方也确实靠谱的话,就去参赛。

  这边厢,萧可和同行愉快交流。z市那边,无计可施,只能苦等风波过去的冯家却是度日如年。

  冯勋寄望于媒体避口不谈,让大众渐渐淡忘。但事与愿违,第二天报纸上,依旧有相关报导占据了醒目的头条位置。

  还是萧可的那篇文章,但却是手书照片。并附有知名人士倾情点评,从典故详解到春秋笔法再到书法。为广大群众提升文学素养的同时,又带着他们深入回味了一遍八卦始末。有解说加成,大众对冯家的下作手段印象更深了,估计十年八年后还能记得。

  同时,他们也对点评者赞不绝口的御膳宫独家菜肴、以及萧可从低谷走向成功的励志人生颇感兴趣,纷纷要求报社继续出专题介绍。

  响应群众号召,接下来的几天,报社换着花样把萧可和他的演艺事业、餐饮事业统统介绍了一遍。虽然版面从社新移到了娱乐,但依旧是天天头条。从九月下旬一直介绍到国庆节。

  美食帅哥佳剧齐上阵,看得读者们心花怒放,报社也为节节攀升的发行量陶醉不已。还托倪广转告萧可,z市人民都盼着孟小楼的御膳宫来这边开分店。

  当然,读者对萧可好感越高,对冯家的厌感也愈深。